

单张纸胶印机输墨系统解决方案
输墨装置作为印刷机的一个重要机构与其它三个印刷要素即印版、原稿、承印材料共同决定着印刷品质量的优劣。没有一个合理的输墨装置做保证,是印不出漂亮的印刷品的。所以输墨系统在印刷过程中至关重要。
现在我们浅谈一下其组成。
一、输墨装置的作用及组成
输墨装置的作用及时、适量均匀的为印版涂布油墨,将油墨打匀以符合印刷条件,在印版上涂一层薄而均匀的油墨,将从印版上带来的部分润版液蒸发掉,将版上外来的颗粒拣起,保持系统清洁。所以说印刷品的墨色是否均匀、层次是否清晰与其有重要的关系,一般胶印机的输墨装置分为三个部分:供墨部分、匀墨部分、着墨部分。
1.输墨装置的组成
(1)供墨部分
供墨部分的作用是储存油墨和向匀墨部分供给油墨,主要部件包括墨斗辊(也称出墨辊)、墨斗和传墨辊。墨斗辊间歇转动或慢速连续转动,传墨辊来回摆动,将条状的墨层传给高速旋转的串墨辊,迅速地把条状墨层打匀。供墨量大小可以根据印刷工艺的要求进行调节。调节墨斗辊转角大小或转速的高低可以改变总供墨量,调节墨斗调节螺钉改变墨斗刀片和墨斗辊的缝隙,可以供应不同厚度的墨层,完成对印版的正常给墨。
(2)匀墨部分
匀墨部分的作用是迅速把条状油墨打匀,传递给着墨部分并储存部分油墨。匀墨部分的主要部件包括匀墨辊、重辊和串墨辊,这部分包括的墨辊最多。其中以串墨辊2为核心的一组墨辊主要用来打匀油墨层,而且还有储存油墨的作用。以串墨辊3为核心的一组墨辊则进一步打匀油墨,最后将油墨供给四根着墨辊。另外这组墨辊不仅可以打匀油墨,还能储存回收多余的油墨。串墨辊的转动靠轴端齿轮传动,同时还存在靠摆杆机构传动的轴向运动;匀墨辊、重辊靠表面摩擦力传动。
(3)着墨部分
着墨部分的作用是向印版图文部分涂敷油墨。着墨部分由着墨辊(也称靠版辊)组成,着墨辊有3-6根,一般为四根。着墨部分将匀墨部分已经打匀的很薄墨层(约6-10微米),向印版传递。传递过程中着墨辊的圆周线速度等于印版滚筒的圆周线速度。由于着墨辊直接接触印版,与其他墨辊相比,精度要求是最高的。
二、供墨装置的传动机构
供墨装置的传动机构包括墨斗棍和传墨辊传动机构。墨斗辊运动有间歇旋转和匀速旋转两种形式。间歇旋转的墨斗辊由曲柄、棘爪、棘轮或单向离合器机构驱动。匀速旋转的墨斗滚可由匀墨装置传动或单独电机驱动。改变连续旋转角度或连续旋转速度即可整体调节出墨量。
1.连续旋转式供墨装置
连续旋转式供墨装置以连续不断的形式向匀墨装置输送定量油墨。常用的方法有采用螺旋线沟槽辊传递油墨和采用弹性螺旋线辊传递油墨。
连续旋转式供墨装置
如图4-32所示,在墨斗辊与串墨辊之间增加一根金属棍1,金属棍1与墨斗辊之间有间隙。金属棍1以小于或等于印刷速度的固定速度旋转,其表面按螺旋线切割,沟深0.2—0.4mm。墨斗辊匀速旋转。通过改变刮墨刀和墨斗辊的缝隙а来调节来自魔都输出的油墨层厚度δ。如果δ>Δ,则部分油墨经金属棍螺旋面带给弹性辊2;如果δ<Δ,侧停止供墨。
采用弹性螺旋线辊传递油墨
弹性螺旋线辊传递油墨原理如图4-33所示,弹性辊上的螺旋线沟槽一边有带棱2,一边为变半径R的曲面3的楔形槽,以缩小所供油墨的厚度,降低对供墨组精度要求。实验表明:
采用这样的弹性辊与墨斗滚接触、传递油墨的同时,会将油墨自沟槽中挤出,并有部分返回墨斗辊,其值取决于在接触区内的速度差。调整的最佳状态时弹性辊的速度为印刷速度的83%,而墨斗辊的速度自零无级调到印刷速度的6.5%。
三、着墨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着墨辊是依靠印版滚筒和下串墨辊的接触摩擦力带动其旋转,直接向印版涂敷油墨。为了使印版上的油墨均匀并减少印版的过度磨损,着墨辊和印版之间必须有适当的接触压力,同时着墨辊上的油墨是从下串墨辊传递过来的,故也必须有适当压力,为此,输墨装置中必须有压力调节机构。另外,为配合离合压控制以及调试机器的需要,着墨辊必须具有自动起落机构。
1. 着墨辊压力调节机构
(1)作用:
着墨辊与印版之间的压力调节机构-锥尖机构。
着墨辊与串墨棍之间的压力调节机构-蜗杆斜齿轮。
(2)调节原则:先调节着墨辊与串墨辊间的压力,再调节着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
2.着墨辊的起落机构
在印刷过程中,当输纸出现故障或需要停止印刷时,着墨辊必须与印版脱开,停止供墨,以避免印版图文上墨层厚度。当合压进行印刷时,着墨辊与印版滚筒接触给墨。因此,着墨辊必须具有起落机构,以实现与印版滚筒离合的机动控制和手动控制。
(1) 作用:
在印版上不需要水墨的时候抬起着墨、水辊,达到切断墨源和水源的目的。
(2)动作:
版辊离压-着墨辊、着水辊抬起。
版辊合压-着墨辊、着水辊落下起落。
动作与离合压机构要同步协调。
四、输墨装置的性能评价指标
输墨装置的性能评价指标包括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其中静态指标包括:着墨系数、匀墨系数、积聚系数、打墨系数、着墨率等。
(1)着墨系数
着墨系数就是着墨辊面积之和与印版面积之比。其意义是反映着墨辊传给印版油墨的均匀程度。为了提高着墨系数值一般会增加着墨辊数量或增大着墨辊的直径,首先考虑增加着墨辊数量。单张纸胶印机着墨辊多数为4根,也有达到5根的,而商业用卷筒纸胶印轮转机着墨辊多数为3根。
(2)匀墨系数
匀墨系数就是匀墨部分墨辊面积之和与印版面积之和。其意义是反映将油墨迅速打匀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匀墨系数越大越好,它取决于机器的性能、用途。
(3)打墨线数
打墨线数就是墨辊接触、分离次数。大,分隔多,均匀增加墨辊数量比增加墨辊直径好。
(4)着墨率
着墨率就是各着墨辊单独供给印版的墨量与印版总着墨量的百分比称为该着墨辊的着墨率。
五、几种典型输墨装置
墨斗输出的油墨,从传磨辊开始到着墨辊,所经过的最短传递路线,成为墨路。在确保输墨装置各性能指标的条件下,一定数量的墨辊采用不同的排列形式,直接影响到油墨的墨路和着墨率的大小,关系到向印版着墨的均匀程度和印品质量。
墨辊的排列形式有对称排列,不对称排列、长短墨路,着墨“前重后轻”,等不同方案。
在印刷过程中,墨路过长,串墨辊至着墨辊之间墨辊上的墨层厚度差大,下墨较慢,并使过多的墨量聚集在上部墨辊上。当输纸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需要滚筒离压时,着墨辊脱离印版空转,墨辊墨层厚度差减少而趋向均匀。着墨辊墨层厚度比正常印刷时增加,当再次合压印刷时,印版图文部分受墨过多,会造成糊版或墨色过深现象。墨路过短,下墨速度快,串墨辊不能及时将油墨轴向串匀。必然使传递到图文上的墨色不均。但下墨速度快,能减少因油墨滞留时间长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彩色印刷品对墨层均匀性要求高。陌路应适当长些。以文字、线条为主的书刊印刷,需墨量大,墨路可短些。供墨组的墨路短,收墨组的墨路较长。
六、墨辊排列对输墨性能的影响
输墨系统中,墨辊排列的方式略有改变,油墨在墨辊间的传递路线就将改变,各墨辊上的墨量发生变化,造成各墨辊向印版的输墨率也发生变化。
墨辊的排列方式还会通过影响墨路长短进而影响输墨性能。在确保输墨装置各性能指标的情况下,一定数量的墨辊采用不同的排列形式,直接影响到油墨的墨路和着墨率的大小,关系到向印版着墨的均匀程度和印品质量。在印刷过程中,墨路过长,传墨辊至着墨辊之间墨辊上的墨层厚度差大,下墨较慢,并使过多的墨量聚积在上部墨辊上。当输纸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需要滚筒离压时,着墨辊脱离印版空转,墨辊墨层厚度差减小而趋向均匀,着墨辊墨层厚度比正常印刷时增加;当再次合压印刷时,印版图文部分受墨过多,会造成糊版或墨色过深现象。墨路过短,下墨速度快,串墨辊不能及时将油墨轴向打匀,必然使传递到图文上的墨色不匀。但下墨速度快,能减少因为油墨滞留时间长而引起的不良现象。所以说,墨辊的排列会影响墨路的长短并进一步影响输墨性能。